黃道
黃道(Ecliptic),在天文領域,是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大圓。這一概念描述了從地球視角看,太陽一年中在天球上“走”過的路徑,是地球公轉軌道所在平面的延伸。黃道不僅是太陽運動的參考線,也是行星和月球視運動的重要基準平面。
天體關系 編輯本段
月球的軌道與黃道平面存在約5.1°的傾斜,其軌道在兩點穿過黃道平面,即升交點和降交點。地球的天赤道與黃道在天球上形成23.5度的夾角,這一夾角被稱為黃赤交角。天赤道與黃道在天球上相交于春分點和秋分點,而黃道上距離天赤道最遠的兩個點則稱為夏至點和冬至點。黃道與天球上的13個星座相交,這些星座被稱為黃道星座。其中,十二個星座因與占星術的緊密聯(lián)系而廣為人知,被稱為十二星座。
天文現(xiàn)象 編輯本段
地球的運動與黃道
地球作為太陽系的一顆行星,其運動包括自轉和公轉。地球自轉是地球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旋轉,而地球公轉則是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的橢圓軌道運動。地球公轉的軌道平面即黃道平面,地球在公轉過程中,地軸并不與黃道平面垂直,而是形成66°34′的夾角,這一夾角導致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不平行,形成23°26′的黃赤交角。
黃赤交角的存在,使得太陽直射點在北緯23°26′到南緯23°26′之間來回移動,周期為一年。這一移動造成了地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(jié)差異,從而形成了四季。
黃道的嚴格定義
在天文學中,黃道的定義更為精確。瞬時平均軌道平面是指只考慮長期運動的軌道平面,這一平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即為黃道。從地球中心看,黃道非常接近于太陽在恒星中的視周年路徑,但只有通過精密的天文儀器才能察覺兩者之間的細微差別。
黃道是天球上黃道坐標系的基圈,天體的位置通過黃道經(jīng)度(從春分點開始沿黃道測量的角度)和黃道緯度(天體與黃道平面的夾角)來描述。由于黃道平面固定在太空中,不依賴于地軸進動,因此它是天文學家的可靠參考。
形成歷史 編輯本段
黃道星座與黃道帶
黃道星座沿黃道排列,與天赤道形成23度26分的交角。黃道與天赤道的兩個交點是春分點和秋分點。在黃道坐標系中,天體的黃經(jīng)從春分點起沿黃道向東計量,北黃緯為正,南黃緯為負。
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,古巴比倫的天文學家首先使用了“黃道帶”這一概念,將整個天空想象成一個大球,星星分布在球殼上。黃道兩側各8度的區(qū)域即為黃道帶,行星都在黃道帶里運行。巴比倫人還將黃道帶分為十二個區(qū)域,這些區(qū)域的名字來源于古希臘人,多數(shù)星座的名稱來自希臘神話。
黃道的歷史記錄
最早關于黃道的歷史記錄出現(xiàn)在巴比倫文化中,他們利用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位置來辨識日期。黃道上十二星座最早的功用類似于今天月歷上的十二個月,白羊座起始于春分點,被視為一年的開始。當太陽運行到天秤座時,則是晝夜平分的時候。
黃道占星 編輯本段
黃道十二宮
“黃道十二宮”(Zodiac)一詞來自希臘語Zodiakos,指地球環(huán)繞太陽所經(jīng)過的軌跡。黃道寬16度,環(huán)繞太陽一周為360度,恰好約每30度范圍內(nèi)各有一個星座,總計為十二個星座,稱為“黃道十二宮”。
黃道十二宮的名稱與黃道附近的十二個星座類似,但本質(zhì)上有差別。黃道十二宮表示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,宮與宮的大小固定為30度,太陽進入每一宮的時間也基本固定。然而,由于歲差的原因,2000年前的太陽位置與現(xiàn)在有所不同。
占星術中的黃道
在占星術中,黃道十二宮被用來解釋個人的性格和命運。每個人出生時太陽所在的星座被視為其所屬星座。然而,由于歲差的影響,現(xiàn)代人出生時的太陽星座可能與古人劃分時的星座不同。此外,占星術中的黃道十二宮與天文學中的黃道星座也有所不同。黃道十二宮的大小固定,而黃道附近的十二個星座大小不相同,且不一定完全位于黃道上。
黃赤關系 編輯本段
黃道面
黃道面即地球的公轉軌道所在平面。由于月球和其他行星等天體的引力影響,黃道面在空間的位置總是不規(guī)則地連續(xù)變化。但在變動中,任一時間這個平面總是通過太陽中心。黃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圓即為黃道。
黃赤關系
黃赤交角是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之間的夾角,導致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不平行。這一夾角使得太陽在天球上的視運動路徑與赤道形成23°26′的夾角。春分點和秋分點是赤道平面與黃道平面的交點,太陽從南向北經(jīng)過的春分點被稱為白羊座第一點,黃道經(jīng)度從這一點開始向東計量。
天體位置 編輯本段
古代中國學者的分析
古代中國學者如司馬彪在《后漢書·志·律歷中·賈逵論歷》中分析了赤道和黃道在測定天體位置上的區(qū)別。他指出,依據(jù)黃道和依據(jù)赤道所測得的月亮“弦望”日期及運行速度不同,對其他天體的測定也是如此。
西方學者的分析
西方學者如德·沙素認為,希臘天文學是“黃道、角度、真實、周年”的,而中國天文學是“赤道、時間、平均、周日”的。赤道坐標系與黃道坐標系并無直接關系,它們分別依據(jù)不同的天體觀測來確定時間。
十二宮解析 編輯本段
前六宮
第一宮(命宮):本是白羊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生命的誕生和性格特征。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春分。
第二宮(財帛宮):本是金牛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物質(zhì)和資源。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谷雨。
第三宮(兄弟宮):本是雙子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環(huán)境和溝通能力。每年5月21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小滿。
第四宮(田宅宮):本是巨蟹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內(nèi)心情感和家庭。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夏至。
第五宮(子女宮):本是獅子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感情態(tài)度和表現(xiàn)方式。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大暑。
第六宮(奴仆宮):本是處女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工作和健康。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處暑。
后六宮
第七宮(婚姻宮):本是天秤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一對一關系和社交。每年9月24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秋分。
第八宮(疾厄?qū)m):本是天蝎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再生能力和遺產(chǎn)。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霜降。
第九宮(遷移宮):本是射手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深層心智能力和長途旅行。每年11月22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小雪。
第十宮(官祿宮):本是摩羯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自我實現(xiàn)和外在表現(xiàn)。每年12月22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冬至。
第十一宮(福德宮):本是寶瓶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群體態(tài)度和關系。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陽到這一宮,那時的節(jié)氣是大寒。
第十二宮(玄秘宮):本是雙魚座的固定位置,代表未知的力量和弱點。
星座日期 編輯本段
黃道經(jīng)過88個星座中的13個,除了蛇夫座的一小部分之外,從春分點所在的雙魚座數(shù)起,它們是雙魚座、白羊座、金牛座、雙子座、巨蟹座、獅子座、處女座、天秤座、天蝎座、人馬座、摩羯座、寶瓶座,統(tǒng)稱為黃道十二星座。
各黃道星座的日期范圍如下:
白羊座:4月19日-5月13日
金牛座:5月14日-6月20日
雙子座:6月21日-7月19日
巨蟹座:7月20日-8月19日
獅子座:8月20日-9月15日
室女座:9月16日-10月30日
天秤座:10月31日-11月22日
天蝎座:11月23日-11月29日
蛇夫座:11月30日-12月17日
人馬座:12月18日-1月18日
摩羯座:1月19日-2月15日
寶瓶座:2月16日-3月11日
雙魚座:3月12日-4月18日
意義爭議 編輯本段
回歸黃道與恒星黃道
在占星術中,黃道系統(tǒng)分為回歸黃道(Tropical Zodiac)和恒星黃道(Sidereal Zodiac)?;貧w黃道以每年3月21日春分時刻晝夜平分點太陽位置作為黃道上白羊座的起始點,而恒星黃道則以天空中白羊座的恒星位置為黃道的起始點。
十三星座爭論
由于天文學上對黃道的精密區(qū)分,引發(fā)了關于十三星座的爭論。蛇夫座已被天文學家列為黃道上的一個區(qū)域坐標,但占星術中是否應將其納入黃道十二宮仍存在爭議。
出生日期的精確推算
現(xiàn)代占星學家對出生日期的星座有更精細的推算方式。在某一年3月21日出生的人未必就是白羊座,他可能因為差一分鐘而仍是雙魚座。占星家認為,出生在星座交界日期的人并不具有兩個星座的混合個性。
附件列表
詞條內(nèi)容僅供參考,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
(尤其在法律、醫(yī)學等領域),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?qū)I(yè)人士。